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大麦地镇西红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索引号:tjj -/2022-1125002 公文目录:统计分析 成文日期: 文章来源: 文  号: 发文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与玉溪市新平县、峨山县接壤,国土面积522.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630米,立体气候明显,流经境内的绿汁江、河口河、邦三河流域形成的地域优势,让沿江沿河一带成为了大麦地镇乃至双柏县的开发热土,近年来,大麦地镇西红柿种植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一、西红柿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气候资源优势。绿汁江、河口河、邦三河流域气候资源独特,海拔高差突出,属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河谷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年平均气温22℃左右,极端气温43.5度,沿江河谷地区全年无霜,适合热作果蔬产业发展。

(二)土地资源优势。大麦地镇境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4万亩,人均耕地2.5亩,沿江一带可开垦利用的土地面积有2万亩,投资开发潜力大。为改善群众有地难耕种、土地粮食产量低等情况,大麦地镇把河口河列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共计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河口河流域坡耕地治理、河道治理和补充耕地等基础设施项目,治理河道10.1公里,整理、开发和改造坡地、河滩地等土地4000余亩,新增耕地和水田面积1000余亩,有效解决了河口河片区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耕作不便等历史性难题,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土地保障。

(三)水利资源优势。大麦地镇境内河流主要有绿汁江、河口河、邦三河,水资源丰富,能满足作物灌溉需求。

(四)交通区位优势。随着绿汁江沿江公路的建成,大麦地镇辖区内生产种植的特色果蔬经玉溪、楚雄、大理、昆明等地销往外地,交通优势逐渐显现。

二、西红柿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初具规模。大麦地镇自2017年开始种植西红柿,2018年沿江产业升级二次招商后,西红柿主要在沿江的普龙社区、峨足村、蚕豆田村等区域种植,种植的反季西红柿取得可喜成绩。2019年秋末群众种植番茄的热情高涨,种植区也由沿江地区扩散到底土、大麦地、光明、河口等上片区,品种有粉旗、欧圆、天兴七号、粉十旗等十余个。优质的西红柿受到群众的喜爱和青睐,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客商前来收购,远销山西、陕西、辽宁、重庆等全国各大市场。2022年全镇种植西红柿达6000余亩,种植西红柿的企业、种植大户达721户。共建成13座保鲜冷藏库,在普龙、各莫建成2个农产品标准化包装车间,在很本楷村建成塑料筐包装生产基地1个,在进巴珠、牛厩房、埂井、很本楷、各莫等地由农户自建的以番茄销售为主的蔬菜交易市场30个。

(二)示范带动明显。大麦地镇立足地理区位优势,培强“一村一品”产业,加快以西红柿为主的冬早蔬菜产业发展。普龙社区埂井村是大麦地镇冬早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整村有52户农户,除七八户外出务工外,其余的都种植西红柿,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大麦地镇将埂井村确定为沿江一带西红柿种植示范村,积极培育和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使其成为全镇西红柿冬早蔬菜农业开发的引领。

(三)经济效益突出。大麦地镇因选育品种较好、光热水源充足,技术管理到位,西红柿品形较好,亩产5-7吨,2022年预计全镇西红柿产值可达1.8亿元。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邻近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到种植基地和收购点打工,平均每天有100-120元的务工收入,在推进大麦地镇产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西红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大麦地全镇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西红柿产业种植主要以沿江一带居多,多数为普通和农户农民合作组织种植,企业较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未能带动大麦地镇上片区西红柿产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薄弱,物流运输成本高。一是村组路面等级低,常年晴通雨阻,大型的运输车辆无法通行;部分西红柿种植基地路条件较差,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靠人工运输,产品运输成本高,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二生产用水设施建设滞后,供水设施配备不够,部分地区无法满足日常灌溉需求,除了河口河水库沟渠灌溉外,没有其他应急供水设施支撑,对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不便。

(三)市场价格起伏,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因气候、市场、疫情等因素影响,西红柿价格起伏不定。近年西红柿价格普遍偏高,容易导致农户盲目跟风种植,容易造成产能过剩,损害农户收益。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成产存在盲目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意识不强,接受科技知识的能力差、速度慢,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较为匮乏。加之本地群众基本上是彝族,思想观念陈旧,存在语言上的交流障碍,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全镇人口文化程度低,容易盲从跟风,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能力有限,传统思想、保守思想较为严重,提升产业科技水平问题迫在眉睫。

四、工作建议

结合绿汁江流域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困难和问题,在推动绿汁江流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建议大麦地镇立足光热、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以热作果蔬主导产业为核心,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抓好沿江一线以西红柿为主的冬早蔬菜产业发展。

(一)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沿江“一核一带”发展布局,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冬早蔬菜种植企业落地。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高效节水、大棚、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农业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农产品初加工上提档升级,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持续做好绿汁江沿线冬早蔬菜生态农业品牌打造。

(二)加大自主品牌打造力度。通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部分企业、种植大户对西红柿产业的发展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适时引导转变发展思路,重点培育部分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农业设施投入力度,进行适当的品种改良,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园区,打造绿汁江流域冬早蔬菜品牌优势。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利用好大麦地镇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加大在绿汁江沿线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企业经营、农民打工”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